2024-08-25 20:26:20 | 基础网
高考恢复时间是在1977年。 恢复高考 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
高考是指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高考是考生进入大学和选择大学的资格考试,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国家考试之一。它由国家统一组织,由专门的机构命题,统一时间进行考试。
1977年10月21日,
人民日报
头版头条《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将恢复考试,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各地。
1977年冬天,举行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考试分为文史与理工两科,文史类科目是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史地(历史和地理),理工类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理化(物理和化学),报考外语专业的要加试外语。
高考时间表
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一制度曾 [10] 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深深地影响了东亚各国。1905年,清廷出于发展新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废除了
科举制度
,转而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这样两个重要来源:一是
科举考试制度
所形成的传统考试思维和价值,二是西方现代考试制度的模式和手段。
1904年,
清政府
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
《奏定学堂章程》
。
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我国现代高考制度登上了历史舞台。
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高等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
1952年,中国建立起来全国统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
统一高考
招生能更好的显示出公平,也适应了当时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
1977年,小平同志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将恢复考试,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各地。
1977年冬天,举行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考试分为文史与理工两科,文史类科目是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史地(历史和地理),理工类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理化(物理和化学),报考外语专业的要加试外语。
1981年,英语列入考试科目,以30%成绩计入总分或者参考,另外在理科中增加了生物学科 文6理7模式形成,直到1994年。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
国防科工委
系统所属的某些普通高等院校,要按一定比例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
1983年,外语(英语、俄语、
日语
、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高考报名时可以自由选择,一般选择为英语)正式列入高考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
双轨制
”。同年,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并于当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1985年,上海在全国最先获得自主命题权。同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普通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
1989年8月,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逐步在全国推行。
1994年,普通高考进行制度改革,推出“3+2”考试制度,生物和地理科目被取消,除语数外,文科加考思想政治和历史,理科加考物理和化学,理科考试中不再考思想政治。初衷是为学生减负,但导致学生地理和生物知识的贫乏。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
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
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与任务,对落实
科教兴国战略
做出了全面部署 同年广东率先试行“3+X”改革方案,生物、地理又重新开始成为高考科目。从这年起,高校大规模扩招开始。
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2000年之前我国高考一直使用统一命题的全国统考卷,从2000年到2004年,全国开始实施“统一高考,分省命题”的组织方式,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入自主命题的行列。
2001年,教育部对报名参加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的考生条件进一步放宽。取消了普通高考报名年龄不超过25周岁、未婚的限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也不再限报高等职业学校,也可报考普通高校。报名并参加普通高考将不受年龄及婚否的限制与影响,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至此全国各地每年都有25周岁以上的大龄考生步入高考考场。
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将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高考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
2003年教育部批准首批22所高校开展
自主招生
试点。作为一种新的选才方式,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已有90所;类型逐渐增多,有“自主组织测试”、“校长实名推荐制”、“自主招生联考”等形式。
2008年,中国开始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大学招生扩大了将近3倍,“大众化教育”逐渐取代“精英教育”。但同时高校毕业生缺乏职业技能、就业困难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对扩招的反思。
2010年2月,教育部公布公开征求意见稿,7月发布经
中央政治局
审议通过的全文。文件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综合评价的考试招生制度,为高考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2014年9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2014年12月16、17日,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等四大高考改革配套方案。
2014年全国有16省市实行分省命题,统一命题的有15个;2015年,又新增江西、辽宁、山东3省实行高考统一命题,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及直辖市增至18个。
2016年全国有26个省份选择统一命题,也就是采用“普通高考全国卷试题”,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5省份或直辖市仍为分省命题。
2017年10月19日,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
陈宝生
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
2018年3月2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2018年的高校招生做出部署。《通知》指出,要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及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向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省份倾斜;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2019年5月6日,2019年全国普通
高校招生考试
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会上透露,2019年高考报名者达到上千万。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于2019年6月7日—9日举行,报名人数为1031万人。
2020年3月3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71万人。
2020年7月25日,从2021年起,北京高考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总成绩分值不变。
2021年2月19日,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2021年全国统考于6月7日举行。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1078万人。
答:1977年恢复高考是在12月份高考的,目前也是唯一一次在冬季举行的高考。
历年高考时间:
1952年-1965年高考时间:(各地、市有所不同,不一一列举。)
1952年:8.15-17日;
1953年:8.20-22日;
1954年:8.15-17日;
1955年、56年、57年:7.15-17日;
1958年:7.18-20日;
1959年、60年:7.20-23日;
1961年、62年:7.15-17日;
1963年、64年:7.15-17日;
1965年:7.10-12日;
1973年:7.15-16笔试,7.18-19日面试,有的:7.27-28日;
1977年:12.6-8日,12.9-10日,12.11-12日,或:12.17-18日,12.20-22日等;
1978年:7.20-23日;
1979年-2002年高考时间:7.7-9日;
2003年至今高考时间:6.7-8日,部分省市6.7-9日。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1904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
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我国现代高考制度登上了历史舞台。
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
1952年,中国建立起来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统一高考招生能更好的显示出公平,也适应了当时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
1977年,邓小平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
1981年,理科中增加了生物学科。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高等院校,要按一定比例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
1983年,外语(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高考填报时可以自由选择。)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同年,从美国引进告历标准化考试,并于当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1985年,上海在全国最先获得自主命题权,实行3+1方案(除语数外,再任选槐搭一门)。同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
1989年8月,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逐步在全国推行。
1994年,高考生物和地理科目被取消,除语数外,文科加考政治和历史,理科加考物理和化学,初衷是为学生减负,但导致学生地理和铅友拿生物知识的贫乏。同年,政治被排除在统考科目之外,理科考试中不再考政治。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
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
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与任务,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做出了全面部署 [8] 同年广东率先试行“3+X”改革方案,生物、地理又重新开始出现在高考科目中。从这年起,高校大规模扩招开始。
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2000年之前我国高考一直实行全国一张卷,从2000年到2004年,全国开始实施“统一高考,分省命题”的组织方式,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入自主命题的行列。
2001年,教育部对报名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条件进一步放宽。取消了普通高考报名年龄不超过25岁、未婚的限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也不再限报高等职业学校,也可报考普通高校。报名并参加普通高考将不受年龄及婚否的限制与影响,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至此全国各地每年都有25岁以上的大龄考生步入高考考场。
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将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高考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
2003年教育部批准首批22所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作为一种新的选才方式,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已有90所;类型逐渐增多,有“自主组织测试”、“校长实名推荐制”、“自主招生联考”等形式。
2008年,中国开始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01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大学招生扩大了将近3倍,“大众化教育”逐渐取代“精英教育”。高校毕业生缺乏技能、就业困难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对扩招的反思。
2010年2月,公布公开征求意见稿,7月发布经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全文。文件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综合评价的考试招生制度,为高考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2014年9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2014年12月16、17日,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效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等四大高考改革配套方案。
2014年全国有16省市实行分省命题,统一命题的有15个;2015年,又新增江西、辽宁、山东3省实行高考统一命题,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增至18个。
2016年全国有26个省份选择统一命题,也就是采用“普通高考全国卷试题”,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5省份仍为分省命题。
2017年10月19日,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
2018年3月2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2018年的高校招生做出部署。《通知》指出,要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及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向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省份倾斜;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2019年5月6日,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会上透露,2019年高考报名者达到上千万。
参考资料来源: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基础网(https://www.bjcybags.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你是怎么渡过高考前一晚的?的相关内容。
高考更注重的是平时的知识的积累以及良好的心态,最后一晚尽可能放松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心理压力,平常心即可。比如我在考试之前比平常运动强度更高一些,以让自己放松身体并且可以更早的入睡。 基础网
你可以做你平常的兴趣爱好,你平时做什么事情高考前一天晚上就做什么,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让你自己放松,反正高考不用看的太重,这个时候结果已经基本上是必然的了,没有什么必要去担心考试结果,担心只会让你更难受,影响你的心态,更重要的是好好的享受这高中最后的一段时间,给这一趟旅行划上一个句号,调整心态,继续前进,前方的道路会更丰富与未知。
最后希望你能珍惜这最后时光,珍惜这次改变你人生的一次机会,无论最后结果如何,只要问心无愧,自己觉得满足即可。最后路很长,祝你一路顺风,加油!
以上就是基础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基础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基础网:www.bjcybags.com2021年广东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安排、填报入口2021年广东高考志愿填报相关信息已经公布,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广东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安排、填报入口、填报流程、注意事项等信息,供大家参考,如有变动,以广东教育考试院信息为准:为做好广东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填报方式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实行网上填报志愿。考生可自行上网或到中学(报名
织金精诚职业高级中学2023年报名条件、招生要求、招生对象招生要求是必须要了解清楚的,只有你达到了学校的招生报名条件才有机会被录取,而且要提前了解,满足条件是最好的,如果不满足我们还有时间和机会去选择其他学校。面对已有的获知的讯息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有什么问题提前发现能有充足的时间去解决。织金精诚职业高级中学招生要求应、往届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初中以上学历,年龄
大学志愿的预科过渡到正规大学专业是怎么一个形式?唉,我先申明我不是本校的,但是我读过预科...专业选择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学校给定指定专业限制指定地区的学生选择,比如说(西安交通大学)。比如说你是河南考生,学校就只给你们某几个专业选择。第二种:学校给定校内部分专业,但是每个专业的人数有限制。(绝大部分学校是这种)第三种:学校不限定专业,也不限定专业人数,让大家随便填
“大学生”的由来大学生是指正在接受基础高等教育和专业高等教育还未毕业或受过高等教育已经毕业走进社会的一群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专业人才。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具有开拓性的建设与创造的主力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那么大学生一词是怎么来的呢?大学的雏形在古埃及,法老神庙的一个功能就是教授知识和研究学术,古希腊著名的学者毕达哥拉斯就在那
85年杭州高考分数线Ar是氩,I是氩。Ar是氩,非金属元素。氩是单原子分子,单质为无色、无臭和无味的气体。是稀有气体中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一个,由于在自然界中含量很多,氩是最早发现的稀有气体。化学性极不活泼,但是已制得其化合物——氟氩化氢。氩(Ⅰodine),非金属元素,元素符号I,元素周期表53号元素,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5周期,系ⅦA族,卤族元素之一。单质碘呈紫黑色晶体,易
你做过最引以为豪的一件事是什么?我做的最引以为豪的事情就是带我爸妈去旅游了一次。因为我爸妈一直待在农村,虽然生活条件好了,可是没有出去过的他们一直没有看过外面的世界,不管是眼界还是思想都比较局限。上班后的第一年准备带爸爸妈妈去一趟他们做梦都想去的北京。因为对于父辈来说他们除了对家乡怀有一颗热忱的心,另一个地方就是北京了,因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在那里。首先我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毕竟他
你高考完的那个暑假,是怎么度过的?尝试了什么有意思的事?一般人高考完的那个暑假通常是一个非常特殊而重要的时期,因为他们经历了长时间的紧张备考和考试,终于可以暂时解脱了。在这个暑假里,人们通常会寻找机会来放松、娱乐和尝试一些新鲜有趣的事情。以下是一些一般人可能会在高考结束后尝试的有意思的活动:1.旅行:很多人会选择去旅行,探索新的地方或者重游自己心仪已久的目的地。这是一个放松身心、开阔
高考志愿你是怎么填的?刚刚拿到志愿表的时候,还是很激动的心中充满了幻想,不知道自己会去到哪一个学校,遇到什么样的人发生什么样的事。所以在填写的时候不敢轻易地乱填,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我填了三个志愿。第一个是音乐大学,第二个是传媒大学,第三个是比较有把握的师范大学。第一个音乐大学,我是一个比较热爱音乐的人,所以我对唱歌这方面非常的向往。自恋的说只把其实我唱歌这方面还是
2025-01-28 08:34:13
2024-10-29 04:20:39
2024-12-01 14:16:59
2024-11-20 17:40:55
2025-02-07 17:02:53
2024-11-08 09: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