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5 14:40:27 | 基础网
2023河南高考每批均可填报1-12个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志愿可填报1-5个专业和是否同意调剂专业。
1、兴趣和爱好:兴趣是选择志愿和专业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你将更有动力和意愿去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考虑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例如文科、理科、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倾向,可以帮助你确定志愿和专业的方向。
2、专业性和就业前景:考虑专业的性质和就业前景也非常重要。一些专业具有较高的就业率和就业前景,例如计算机科学、医学、工程等。在选择专业时,可以参考相关就业报告、就业形势分析以及市场需求,考虑未来就业机会和发展潜力。
3、个人能力和优势:考虑自己的个人能力和优势,选择与之匹配的专业也很重要。例如,如果你善于数学和分析思考,可能适合选择工科或理科专业;如果你擅长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可能适合选择文科或社科专业。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发展在专业领域中。
4、学科门类和综合素质:河南高考的学科门类有文科、理科和综合实践活动三个大类。了解不同学科门类的特点和学习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选择相应的志愿和专业。
本科大学的优势
1、宽广的学科门类:本科大学通常设置更多的学科门类,广泛涵盖了教育、人文、社会、自然、工程、医学等多个领域,提供更丰富和多样的学科资源。
2、更注重教学:本科大学更注重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进行教育和培养,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3、突出的师生关系:本科大学通常有较小的班级,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相对亲密,学生可以得到更多和更好的指导,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4、更多的社会经验:本科大学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在就业市场上更受欢迎。
对于新高考选科组合的专业门类分布的12个组合,帮助大家系统的梳理一下,12个组合,到底应该怎么选。
物理、化学、生物
物理、化学和生物是纯理科组合,也是典型的理科“学霸组”。组合学科难度大,学习强度高,是诸多优秀学生想冲进名牌高校的首选组合。物化生作为理工科的基础学科,覆盖了98%以上的理工农医类专业,并且管理学、经济学门类下也有超过98%的院校专业可报考。但是,该组合在法学和经济学上的覆盖率较低,分别是6成和低于5成。成绩处于上游,逻辑分析和动手实践能力强,有志向往理工专业发展的学生可以考虑这个选科组合。
历史、地理、政治
历史、地理和政治作为纯文科组合,也是十二组合中专业覆盖率最低的选科组合,可谓最不受欢迎的组合。史地政组合仅可覆盖半数的本科高校专业,可报专业数量较多的门类集中在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和教育学。其中,可报专业占比在98%以上的专业门类有∶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这个组合显然是非常不适合理工农医类专业方向的,占比仅在一成左右。
选科组合无好坏、只有适合与不适合。这个传统文科组合不仅在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时受限颇多,学习难度并不低。除了大量知识理论的记忆之外,历史和政治想要得到高分也是极难的,较强的逻辑思维、辩证分析和发散联想能力都是必需的。因此这个组合适合文科成绩优异,对大学专业选择非常明确,有一定文学情怀的学生。
物理、化学、地理
物理、化学和地理组合与传统理综的物化生组合相似,同样是学习难度大,竞争激烈的选科组合,同时也是优秀理科生最喜欢选择的组合之一。该组合的专业覆盖率与物化生组合相差也不大。在专业数量上,理学、工学、管理学和经济学可报院校专业较多。而专业占比上、达到98%以上的门类为经济学、理学、工学、管理学。
物化地组合为化学类和地理科学类学科打好基础。跟物化生组合相比,物化地在医学和农学的覆盖率上略有差距,占比90%和92%。因为这两类专业的学习对生物知识同样有所要求,即便部分院校选科没有对生物提出必考要求,在大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生物基础总还是要补上的。
物理、生物、地理
物理、生物和地理组合在物理组合中,相对而言,属于难度较低的组合,适合思维偏理性,整体成绩一般以及没有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的学生。物生地组合可报院校专业数量上较多的门类是∶工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这个组合没有明确的专业指向,占比较高的门类是经济学和管理学,在98%以上,医学和历史学门类占比最低,在半成左右。对于医学类专业,特别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类专业,各院校对于化学基础更为重视。
本组合对于理科生而言,学习难度较低。生物和地理是介于文理之间的两门学科,有理论知识记忆也有简单汁算,提分容易,得高分也不难。因此,对着这个选科组合,考生重难点在于物理学科的竞争。建议这类考生在高中学习中,要挖掘自身兴趣,培养特长,逐渐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物理、化学、政治
物理、化学和政治组合,虽然是十二组中专业覆盖率最高的选科组合,但同时也是学习难度最大、高分难度最大的组合,是文理科兼优的"学霸组合"。物化政组合在各门类专业的覆盖率都很高,除了历史学这个典型文科门类占比不足半成,其他各门类可报专业比例均在85%以上,十二大门类中八门类占比在90%以上。可以说在各门类的专业上都实现"选择自由"
本组合兼有理科最高难度组∶物理+化学,还有文科中需要大量记忆和分析发散思维的政治,非文理成绩非常优异(比如重点高中前5%)且对政治学科有必考要求专业的意向明确的学生,不要轻易选择。虽然政治基础对未来考研深造有一定帮助,但大学四年有足够时间补足,我们不建议为了考研而在高中选择这个组合。基础网
物理、生物、政治
物理、生物和政治组合结合了学习难度较大的物理和高分难度较大的政治,是一个专业指向不够明确的组合。可报专业数量较高的专业门类是∶工学、管理学、文学。占比在95%以上的专业门类∶经济学、教育学和管理学。历史学和医学类专业仅在50%左右。
物生政组合适合想要往理工科发展,但需避开化学,理科逻辑思维和文科发散思维均衡的学生。化学偏科,但对医学类专业仍有一定想法的学生也可能选择这个组合,但要注意,本科阶段仍然避不开化学的学习。
物理、地理,政治
物理、地理和政治组合表面上看是理科中的偏文组合,也适合数理较好的文科生,没有明确大学专业意向又要确保一定的报考专业范朋,且化学生物偏科的中等生。这个组合的专业指向偏文科类。可报院校专业量较高的门类∶工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占比在90%以上的门类∶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在农学、医学门类上的占比极低,仅二成左右。
这个组合学习难度在物理组合中不算高,地理和政治提分不难,但整个组合想得高分也不容易。既需要大量细节知识的记忆,也要提高数理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文科的理解发散能力。物理和政治是这个组合学习的重难点。
历史、化学、政治
历史、化学和政治组合是历史组合中专业覆盖率最高的一组,但也只是达到 52%左右面已。院校专业可报数量较高的专业门类;管理学、文学、经济学。哲学、法学和文学类占比最高,达到99%以上,这三门类或是对选考科目没有要求或是重视政治基础。可报专业文科指向性较强。在理工农医四大理工门类的占比很低,分布的具体专业类主要集中在∶地理科学类、统计学类、心理学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纺织类、植物生产类、中医学类、护理学类、医学技术类等。
选择这个组合的学生不会太多,适合理三门中化学比较突出的文科生。地理生物偏科严重,又不想放弃化学的成绩优势,同时通过化学还可以拓宽专业可选范围。三门学科整体难度不大,但每一门学科想取得高分都很难。
历史、生物、政治
历史、生物和政治是一个记忆型的文科组合,也是比较受文科生欢迎的一个选科组合。虽然组合中包含了理科倾向的生物,但生物学科对计算和逻辑能力要求不高,重在理论知识的记忆和应用,因此不会提升组合的学习难度。史生政组合可报院校专业数量最多的门类为∶管理学、文学、经济学。而占比在90%以上的专业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和历史学。理工门类不足10%的专业可报。而医学门类可报的25%的专业集中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中医学类和护理学类。
这个专业适合对生物有兴趣或在理科三门中有成绩优势的文科生。政治和历史的成绩比较突出,利用生物可以扩展可报专业范围。三门学科均属于提分较轻松的学科,但政治和历史成绩的拔高,是这个组合的重难点。
历史、化学、生物
历史、化学和生物是将文理科中三门中等难度的学科组合在一起。组合可报院校专业数量最多的门类∶管理学、文学、经济学。占比在90%以上的专业门类∶文学、哲学、历史学。而理工农医四大理工门类能报的专业和占比都是最低的。医学门类下可以报考的专业类集中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中医学类、医学技术类和护理学类。
这个组合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作为理科生,因不喜欢物理或者物理成绩较差而避开物理,选择了历史,但组合所能报考的专业分布多指向文科类,并不能充分发挥出化学和生物的特长。理工农医四大类多需要物理基础。若是作为文科生选择化学和生物,所能拓展的专业范围有限,即便对医学有一定意向,所能报考的医学专业类需要考生仔细权衡。
历史、化学、地理
历史、化学和地理组合属于偏记忆型的文科组合。适合对化学有兴趣或者化学成绩比较突出的文科生。该组合可报院校专业量较多的门类∶管理学、文学、经济学。占比在90%以上的专业门类∶文学、历史学、哲学和经济学。组合虽然含有理科倾向的化学,但可报专业多指向文科。理工农医门类中能报的专业量和占比都很低,主要集中在∶地理科学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植物生产类、林学类、医学技术类、护理学类等。
(1)、12种选科组合的专业分析 哪种可选专业最多 (2)、高中不选政治可以考研吗 选科选择政治要考虑什么 (3)、物理化学地理组合好吗 新高考如何选科 (4)、高一怎么选科 高一选文科还是理科最合适 (5)、高一选科怎么选最好 什么组合才是最好的 (6)、高一怎么选科最合适 高中选科的注意事项 (7)、2022年各省高考总分是多少 新高考选科技巧是什么 (8)、广东新高考怎么选科比较好 广东新高考如何准备 (9)、2022年高考最好的选科组合 新高考比较好的选科组合有哪些 (10)、2022年高考总分多少分 新高考选科技巧是什么
该组合适合记忆能力较强,文科优势突出,而理科中化学成绩较高的文科生。对于文科生而言,提高化学成绩较为重要,因为选考化学学科的考生多为理科尖子生。
历史、地理、生物
历史、地理和生物是文科中难度相对较低的组合,也是比较受文科生喜欢的一类组合。可报院校专业数量较多的门类∶管理学、文学、经济学。占比在90%以上的专业门类有∶文学、历史学、哲学和经济学。组合的选考专业集中在文科倾向专业门类。因选考生物而拓展的理工农医类主要集中在∶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植物生产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中医学类等。
史地生组合是记忆性较强的学科组合,适合中下游文科生。三门学科提分都相对容易,地理生物较容易取得高分。组合的重难点在于历史学科成绩的拔高。 ;
文科生高考可以报考的专业目前来说大概有以下类别(不同学校可能具体设置不一样,但大体是这些):
法学类>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 对外汉语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古典文献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管理科学
2023河南高考志愿能填几个学校和专业2023河南高考志愿实行平行志愿,每批均可填报1-12个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志愿可填报1-5个专业和是否同意调剂专业。优选目标志愿,所谓优选,就是在前两步圈定可以报考的院校和专业后,进行组合取舍。这一步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志愿更稳妥,确保每个院校的每个专业都心中有数。一、2023河南高考志愿能填几个1、河南高考:本科
河南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附具体填报规则方案2022年河南高考志愿填报规则暂未公布,以下是我整理的2021年河南高考志愿填报规则,仅供参考。一、河南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本一批:一共有6个院校志愿组,分为院校志愿1、院校志愿2.......院校志愿6每个院校志愿下最多可以填报5个专业本二批:一共有9个院校志愿组,分为院校志愿1、院校志愿2.......
河南高考几个志愿河南高考几个志愿:根据河南高考历年的志愿填报情况看,河南高考志愿本科一批可以填报6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5个专业,本科二批可以填报9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5个专业,专科批可以填报6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5个专业。考生志愿在网上填报,分三次进行:1、6月26日8:00-28日18:00。填报:军队招飞、本科提前批(公安、司法专科随该批)、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江西高考能填报多少个志愿和专业根据往年江西高考志愿设置情况看,预计2023年江西高考本科批可以填报16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专科可以填16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2023江西高考本专科志愿设置根据2022年江西高考志愿填报数据预测2023江西高考本科志愿如下:江西高考第一批本科(包括教育部直属院校、“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双一流”建设高校等):本批次
2023年广东高考志愿填报规则广东新高考志愿填报规则(1)志愿单位。新高考改革前以“院校”为志愿填报单位,1所院校即为1个志愿,按“1所院校+多人专业”的方式进行志愿填报。新高考改革后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填报单位,1所院校将拆分若干院校专业组,1个院校专业组即为1个志愿,按“院校专业组+专业(类)”的方式进行志愿填报(2)志愿数量新高考改革后普通类本专
广西高考志愿填报是平行志愿还是顺序志愿广西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实行的是顺序志愿投档模式。一、普通类。1、本科提前批设平行志愿和单个志愿。军事院校采用平行志愿,设置3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其余的院校采用单个志愿,设1个院校志愿。本科批设特殊类型志愿和普通志愿。普通志愿采用平行志愿,设45个院校专业组志愿;特殊类型志愿采用单个志愿,即1个院校志愿。2、专科提前批设平行志愿
江苏一个大学可以填报几个专业江苏高考志愿填报的具体规则如下:本科批可填报40个志愿,每个志愿包含6个专业;专科批同样可填报40个志愿,每个志愿同样包含6个专业。这些信息仅供参考,考生和家长应以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官方发布为准。在本科提前批次的志愿填报中,设置了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而在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中,则分别设置了4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内包含6个专业志愿以及1个专业
2022山东各批次平行志愿录取规则平行志愿是指高考志愿的一种新的投档录取模式,即一个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是指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时填报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各批次平行志愿录取规则,希望大家喜欢!2022各批次平行志愿录取规则普通类分为提前批、特殊批、常规批,其中常规批设置平行志愿。常规批包括未列入提前批和特殊类
2025-01-27 08:03:04
2024-11-15 09:16:43
2025-01-26 12:40:37
2024-11-16 12:41:14
2025-01-31 09:39:21
2024-11-14 06: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