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1 11:04:57 | 基础网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就业状况
2003-2008年连续六年就业率达91%以上u3000u3000我院遵照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就业工作,积极推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全面落实毕业生就业。多年来,学院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综合素质较高,专业知识扎实,踏实肯干,敢于创新的高等人才,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1%以上,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和肯定。u3000u3000大学生就业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理念,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u3000u30001、坚持和完善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形成了“院领导高度重视、招生就业处统筹,各系分工负责,全院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模式。u3000u30002、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目前,31个专业方向与98家用人单位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为毕业生就业搭建快速有效的就业平台。u3000u30003、强化就业指导,开设“大学生就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分析了解自我,树立职业意识和就业意识,认识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就业。u3000u30004、大力开拓就业市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我院毕业生,并邀请用人单位来学院举办不同类型的校园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双向选择”的平台。u3000u30005、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通过就业信息网、就业信息栏、手机短信等形式多渠道快速发布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全面、快捷的就业信息服务。u3000u30006、完善就业工作考核制度,对继续升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自主创业、到部队参军等毕业生加大支持和奖励力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院校简介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古都西安,与陕西省团校两块牌子、一套机构,既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又承担陕西省共青团干部及其他青少年工作者的教育培训任务。
学院由1952年创办的陕西省团校发展而来。1984年在团干部短期培训的基础上正式举办大学专科教育,1988年创建陕西青年干部学院;1994年更名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为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同时保留了陕西省团校的性质、任务和校名;秉承共青团院校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内涵,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2003年开始独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2005年正式转制成立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自建校以来,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大力培养青年人才,为共青团事业发展、陕西省及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省内外拥有良好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学院现有含光、长安两个校区。含光校区位于西安市中心,毗邻明代古城墙,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精巧雅致;长安校区位于长安区常宁新区,南依终南山,青山绿水、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为莘莘学子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院近年先后荣获西安市文明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学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按照“对接产业、服务陕西、错位发展、争创一流”的建设思路,紧贴市场和产业设置专业,紧密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以一流专业为龙头,构建了与区域经济匹配度高、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文化、商务、金融、旅游、信息、教育等六大专业链群。设有文化传媒系、财经系、管理系、数字信息技术系、公共事业系、艺术系6个教学系和思想政治课(公共课)教研部、继续教育中心、培训部等9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三年制高职招生专业(方向)41个,五年制高职招生专业3个,拥有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两项,院级重点专业6个。在陕西高职教育系统具有独特优势、占有独特地位。
学院坚持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对接行业职业标准。建有63个高标准实训室,其中采编与制作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国家级实训基地,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训室、旅游管理综合实训室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18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确保每个专业都有3个以上校外实践基地与顶岗实习地点,保证每位学生在校期间都有不少于半年时间开展顶岗实习。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鼓励学生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融合。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01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现有物流管理省级教学团队1个。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73.68%,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23.68%,“双师”素质教师占比77%。近年来,1名教师获教育部微课竞赛一等奖,2名教师获全国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1名教师获“全省高职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名教师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称号,1名教师获“陕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称号,1名教师获“陕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称号。学院教师累计参与并完成各类科研项目2100多项,其中获奖项目200多项,累计公开发表论文3200多篇。
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特色鲜明。全面系统实施学生“自律、诚信、明礼、敬业、坚韧”为主要内涵的“五大核心素养”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在足额配备专职学生辅导员的基础上,从专任老师和管理干部中严格选配班主任,培养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学工队伍。深入开展“知心青苑”工作,常态化开展师生“一对一、面对面”谈心谈话,推行处级干部联系班和院领导接待日制度,搭建师生沟通平台,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实行学生假期去向登记制度,严肃考勤和请销假制度,推行学工干部走访学生宿舍和联系学生家长制度,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级”工作网络,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积极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关注自我成长的良好氛围。
学院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着力传承团校品牌,凝练共青团工作特色。坚持“至诚至坚”校训,塑造“爱生乐业、德教双馨”的教风和“慎思敏行、学以致用”的学风,形成了“朝气蓬勃”的校风。现有宿莽文学社、蓝野环保协会、精武协会、博雅传统文化协会等19个学生社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社团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特长;举办读书励志实践活动、社团文化节展演活动、大学生艺术节等多个有影响的品牌活动,使学生受到了熏陶和感染,并荣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设立专门机构,健全长效机制,夯实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方位服务就业工作模式,着力保障毕业生充分顺利就业,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充分调动合作办学单位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生岗位锻炼、技能提升和吸收、推荐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着力落实毕业生顶岗实习结束后直接受聘入职;持续加强与行业、知名企业联系,为学生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和空间;丰富就业指导课程,强化就业思政教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应聘入职;加强学院就业信息网站建设,不断提升线上就业指导、信息供给、政策咨询等服务功能。举办高职教育以来,已累计向社会输送了3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陕西和西北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坚持将育人与助人相结合,按照“经济上予以资助,生活上予以照顾,思想上予以引导,学习上予以帮助”的思路,不断加大学生资助工作力度和受益面,形成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院奖学金、学院特困补助金、生源地助学贷款、义务兵学费补偿、生活补贴、社会资助、校内勤工助学、绿色通道等全方位、多渠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2020年,学院通过奖、贷、助、补、减方式惠及学生达64%以上,总计金额达1500万元,全方位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
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备受各级领导的关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亲笔为学校题词:“实事求是,勤奋学习,把青年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克强、王兆国、刘延东、李建国、陈宗兴、周强等先后来校视察,对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近70年来,学院始终紧扣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主题,从单纯的团干部教育培训发展为目前以团干部培训、管理服务类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当前,按照新的规划和战略思路,全体师生正为创建省内一流高等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含光校区:西安市含光北路155号 邮编:710068
长安校区:西安市长安区常宁新区临编1号路81号 邮编:710100
电话:029-88408331 029-61289888 (院办)基础网
029-88413889 029-61289555(招办)
029-88408264(就业中心)
学院网址: >招生网址: >就业网址:
以上就是基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就业前景如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基础网:www.bjcybags.com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状况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状况答:我院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院党政“一把手”工程,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学院的专业设置、教学设计及事业发展、学院改革等各项工作挂钩,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毕业生就业为导向。学院设有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专门负责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推荐、服务和安置工作。学院每年都在校内举办几十次各种类型的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和校园招聘会,让学生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状况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状况校企同发展人企共双赢在世界金融危机对就业工作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我院克服种种困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坚持校企合作,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我们结合开设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与近百家企业进行了有效的合作,建立起可靠的就业地基,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目前,与我院部分专业建立用人关系的单位
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状况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状况为了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学院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为毕业生的就业服务,。近几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85%。学院与一些物业、旅游等公司签订了实习、就业合同,为今后学生的实习、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院校简介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院校简介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是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省政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状况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状况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工作顺利进行,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依照教育部及青海省招生部门的规定,结合本院招生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第二条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工作将全面贯彻教育部2014年有关招生工作文件精神,本着“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原则,接受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考试管理中心、纪检监察部门
陕西科技大学就业状况陕西科技大学就业状况我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近年来均在91%以上,部分专业的供需比达1:10以上。我校在全国建立了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主的380余家就业、实习基地,打造了就业新平台,毕业生素以“基础理论厚实、工程训练扎实、创新能力突出”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赞誉。历届本科生就业率统计届别毕业生总人数(人)就业人数(人)一次性就业率(%
陕西师范大学就业状况陕西师范大学就业状况陕西师范大学每年毕业生人数近6000人,其中本科毕业生近4000人,毕业研究生近2000人,毕业时一次性就业率达85%以上,年底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主要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陕西本地的高校、重点中小学、知名大中型企业从事教学或管理工作。每年有20%以上的毕业生考取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考取的学校或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青岛大学就业状况青岛大学就业状况近几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临毕业前就业签约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到年底就业率达97%以上。毕业生就业质量好,每年有100余人考取公务员,占山东省全省选调生的10%,研究生考取率在25%以上。毕业生就业结构趋向合理,约20%的毕业生进入事业单位工作,约30%的毕业生进入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工作,每年在青岛市就业的毕业生三分之二以上。青岛大学院校简介青岛大
青海大学昆仑学院就业状况青海大学昆仑学院就业状况学院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2008年,学院迎来了首届毕业生,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高于青海省高校平均就业水平,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和评估中,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今年,学院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力度,加强领导、全院动员、齐抓共管、严格管理,在明确任务、加强就业指导,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开拓市场、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教育、
2025-01-28 08:34:13
2024-10-29 04:20:39
2024-12-01 14:16:59
2024-11-20 17:40:55
2025-02-07 17:02:53
2024-11-08 09: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