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1 11:49:33 | 基础网
萍乡学院就业状况
萍乡学院经历了70多个春秋,共向社会输送10万余名毕业生,其中绝大多数人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亦不乏海内外学界名流、工商巨子或政坛精英,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建功立业。
萍乡学院院校简介
萍乡学院坐落于中国近代工业主要发祥地之一——江西省萍乡市。
1898年创办的萍乡煤矿,是当时中国“十大厂矿”之一。萍乡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芦溪县是中国最大的电瓷产业基地;湘东区是中国工业陶瓷重要生产基地。萍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享有“读书之乡、教育之邦”的美誉;傩面具、傩舞、傩庙“三宝”俱全;中国佛教五家七宗之一的杨岐宗远播日本、韩国和东南亚;武功山十万亩高山草甸被誉为“云中草原、户外天堂”。萍乡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诞生地、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
萍乡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文理为基础,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溯源于1941年创办的省立萍乡简易师范学校,1949年更名为萍乡师范学校,1978年开办大专班,1982年成立萍乡教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萍乡学院。2016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80余载办学春秋,为社会输送了10余万名毕业生。首届毕业生刘天泉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升本以来,学校秉承“厚德至善、励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坚持立足萍乡、面向江西、辐射全国、文理为基础,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重点发展材料、机械和教育类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牢固树立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构建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发展态势良好,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提升迅速,本科办学初见成效。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高校美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第一届江西省文明校园、萍乡市服务地方经济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2015年被列为江西省首批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成员。
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涉及工学、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历史学等八个学科门类的32个本科专业。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2561人,其中本科生12067人。
校园占地面积1200亩,校舍建筑面积32.95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8.78万平方米。有教学实验实训室210个,校外实习实践实训基地180个。建有省级柔力球训练基地和省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35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34.3万册,电子图书152万册。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50人,其中博士78人,正高职称57人,副高职称170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高校金牌教师(教学名师)、“西部之光”学者、江西省“百人远航工程”等人才工程人选30余人。
学校现有省级一流专业1个,校级特色专业10个,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2013年以来立项全国教育规划课题1项、江西省教育规划课题61项、江西省高校教改课题88项,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4项。
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升本以来投档线均高于控制线25分左右。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西省电子电脑大赛等比赛中屡创佳绩。近年来,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3222人次,其中获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国家级共计17项;省级特等奖18项、省级一等奖102项、二等奖158项、三等奖204项,省部级共计482项。学生研发冰壶堡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6项,在SCI、EI等期刊发表论文11篇。依托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开展实习(实训),增强了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创业能力,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和社会各界欢迎。
我校始终坚持扎根地方,紧密对接地方产业,着力建设了江西省工业陶瓷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级科研平台和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研究院等6个校级科研平台。学术氛围日益浓厚,举办了第三届“汉冶萍”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海峡两岸傩文化学术研讨会等20余次大型学术研讨会。升本以来,立项省级以上课题6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项、国家社科基金3项、全国教育规划课题1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项目3项、国家语委课题5项;编制行业标准8项;发表论文23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0余篇,EI期刊论文50余篇;编写教材、出版专著280余部;获发明专利授权70余项。
风好正是扬帆时。立足新建本科院校实际,学校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具备了应用型高校的基本形态,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融入地方发展,对接产业需求”等方面初步形成办学特色。面向未来,学校将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内涵建设,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新乡学院就业状况新乡学院就业状况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渠道、全方位拓宽毕业生就业途径。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积极拓展毕业生实习就业基地;与各级人才网建立合作关系,搞好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举办各种形式的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等。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省内同类高校前列,稳定在93%以上。新乡学院院校简介新乡学院院校简介新乡学院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建
景德镇学院就业状况景德镇学院就业状况毕业生就业问题学院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配有专职工作人员。为了拓宽就业渠道,先后与广东、福建等沿海城市和北京、上海、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中介机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联系,签订了就业安置协议,基本形成了与我院专业相对应的就业网络,几年来,我院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高。景德镇学院院校简介景德镇学院院校简介景德镇学院是一所多科性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
许昌学院就业状况许昌学院就业状况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设有就业指导专门机构,同全国大中型企业、地市人才交流中心、地市教育局、学校等建立了协作关系,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指导和服务。多年来,学校培养的各类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生就业率达到90.38%。许昌学院院校简介许昌学院院校简介许昌学院坐落于汉魏故都——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地处“中原之中”,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嘉应学院就业状况嘉应学院就业状况嘉应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多年来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每年都在96%以上。嘉应学院院校简介嘉应学院院校简介嘉应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师范教育历史的广东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叶剑英元帅故乡、著名革命老区、全域属原中央苏区——广东省梅州市,是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高校,建有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
衡水学院就业状况衡水学院就业状况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且年年稳中有升,2006年平均就业率达到83.97%,使学院获得“河北省就业指导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衡水学院院校简介衡水学院院校简介这是一所创始于1923年的学府,这是一个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的高校,这是一所以实现“师生共同进步”为目标的本科大学——衡水学院,坐落在有“北方湖城”美誉的河北省衡水市市区,校园占地面积32.1
滁州学院就业状况滁州学院就业状况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0%以上,被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滁州学院院校简介滁州学院院校简介滁州学院位于皖东江淮之间,学校所在地滁州市是南京都市圈和合肥经济圈中心城市,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核心区城市之一,素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浓厚,北宋欧阳修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下辖的凤阳县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发源地
外交学院就业状况外交学院就业状况我院毕业生就业遵循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原则,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外交部,国家有关部委的外事单位和地方涉外部门以及教学科研,新闻媒体,金融机构,各类公司。我院毕业生就业部门将通过多种形式积极收集用人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外交学院院校简介外交学院院校简介外交学院是以服务中国外交事业为宗旨,培养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规模、高
肇庆学院就业状况肇庆学院就业状况2004年总体就业率为99.68%,2005年为98.7%,2006年为99.44%,位居全省本科院校前列。肇庆学院院校简介肇庆学院院校简介肇庆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厅主管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公办全日制本科高校,位于广东省珠三角城市肇庆(距广州90公里)。学校坐落于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中,与星湖山水相互呼应,尽显优美秀丽,堪称读书治学之佳境。
2023-12-02 00:49:31
2025-01-28 08:34:13
2024-10-29 04:20:39
2024-12-01 14:16:59
2024-11-20 17:40:55
2025-02-07 17: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