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8 16:13:40 | 基础网
山东理工大学就业状况
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荣获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学校被评为首届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管理与学科建设先进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院校简介
山东理工大学创建于1956年,坐落在历史悠久的齐文化发祥地——山东省淄博市,现已发展成为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学校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首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山东省首批文明校园、“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
学校现有27个学院,26个校级研究院,人才培养体系完备。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1个,本科专业75个,拥有省一流学科3个,拥有农业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培育)等省高水平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等学科已进入全球排名前1%,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9个门类,已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4000余人,在学研究生5400余人。
学校分东、西两个校区办学,校园占地3600亩,校舍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44.3万册,电子图书、期刊(含学位论文)848.2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67亿元。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分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分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21个,设有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拥有山东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教学类平台28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技类研究平台30个,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齐文化研究基地)等省级社科类研究平台18个。山东工程技术研究院、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库设在我校。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优先精准发展战略,坚持引育并举,获评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现有专任教师2197人,其中教授327人、副教授82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33人。拥有双聘院士、海外院士、长江学者、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等国家级人才34人次;山东省“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选、中科院“百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泰山系列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人才90人次;特聘教授76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建立“教”与“学”支持系统,高质量培养“五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十二五”以来,学校主持国家级新工科项目3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等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58项。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特色专业5个,首批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精品课程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规划教材33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红炉众创空间获批科技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十二五”以来,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等重大赛事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00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居省属高校前列,第三方评估机构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满意度高,获评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深化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十二五”以来,获批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190项,荣获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97篇,获省级研究生优秀成果奖108项,获评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管理与学科建设先进单位。
学校坚持协同创新,加强科研组织和标志性成果培育力度,深化融合发展,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与地方共建112个科技研发和技术转移转化机构,荣获“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科技奖励9项。“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委托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23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63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2项。2018年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9项,2022年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5项,一等奖数量均位居当年省属高校首位。2019年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2017年以来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7项。新型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重大发明专利独占许可使用费达5.2亿元,荣获山东省专利特别奖。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已与美国、俄罗斯、韩国等33个国家的12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拥有3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是国家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高校。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正稳步形成以本、硕、博留学生为主,汉语言教学为辅的留学生培养体系。落实“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积极拓展生源渠道,建立了多个较为稳定的生源基地。扎实推进教学改革,探索国际合作共建专业,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已建立了一批全英文授课专业,逐步形成吸引留学生的品牌专业群。“十三五”以来,来华来校留学生3810人。推进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与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和法国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17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山东理工大学将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至善”的校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建统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突出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强化融合发展路径,守牢安全稳定底线,深入实施优势学科强化战略和人才优先精准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深化改革攻坚行动和教职工能力提升攻坚行动,团结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以拼搏进取、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良好精神状态,奋力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努力建成特色鲜明、优势学科专业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以上就是基础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基础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基础网:www.bjcybags.com华东理工大学就业状况华东理工大学就业状况●毕业生有特长、有特色、综合素质高●就业流向多为国内外知名企业●被教育部评为50家“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近年来,学校以育人为中心,营造“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良好学风,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拓宽基础,加强工程能力、创新能力与复合型人才培养,严格教学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
东华理工大学就业状况东华理工大学就业状况东华理工大学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与就业,今年我校招生计划7870人,其中本科5810人,高职专科2060人。近年来,学校招收国防生为海军培养后备军官,并与国防科工委、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二炮部队、武警部队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为他们培养合格人才;并在江苏、浙江、广东、上海、福建等省市建立了毕业生实习就业基地,通过订单式培养,向当地用人单位输送合格
东莞理工学院就业状况东莞理工学院就业状况东莞作为十大“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十大“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之一,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良好的投资环境,这为学院的办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我院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市常建院以来,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广东省高校前茅,绝大部分毕业生均能在东莞找到理想的工作,2004年的总就业率达97.97%。东莞理工学院院校简介东莞理工学院
山东工商学院就业状况山东工商学院就业状况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国家竞赛中屡获大奖。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高校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平安校园建设优秀高校、共青团规范化建设优秀高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和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山东工商
山东大学(威海)就业状况山东大学(威海)就业状况我校学生毕业后,可在全国政府机关、厂矿企业、大中等院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就业,近几年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8%以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大部分专业在30%左右,部分专业达到了50%以上。山东大学院校简介山东大学院校简介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2017年顺利迈入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就业状况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就业状况第二十五条毕业与就业:u3000u3000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学历证书。u3000u3000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学院与上海宝钢(烟宝)集团、济南钢铁集团、莱芜钢铁集团、青岛钢铁集团、达力普特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江苏南京钢铁、沙钢集团、张家港浦项不锈钢、沧州中铁、济南重汽、雷沃重工、北汽福田、烟台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就业状况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就业状况大连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发展前景广阔,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始终位于全国高校前列。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对我国高校毕业生社会地位的调查中,大连理工大学名列第8位;在“最受企业欢迎的10所大学”评选中,大连理工大学名列第7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院校简介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院校简介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
山东农业大学就业状况山东农业大学就业状况学校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毕业生以基础扎实、适应性强、作风朴实、富有创新精神,赢得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好评。近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0%以上,考研率达30%以上,国家和省级公务员的考取率位居山东省属高校前列。2007年,学校被评为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对于每年学习成绩优秀的应届本
2025-01-28 08:34:13
2024-10-29 04:20:39
2024-12-01 14:16:59
2024-11-20 17:40:55
2025-02-07 17:02:53
2024-11-08 09: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