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9 09:32:01 | 基础网
中国海洋大学就业状况
我校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始终处于全国高校的前列。大批才俊在沐浴了海大的教泽之后,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
● 共和国元帅—罗荣桓;
● 国家海洋局原局长—王曙光;
● 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
● 中国海洋药物工程的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
● 水处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X&;
● 海洋生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绥;
● 水产养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法箴;
● 海洋鱼类养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
● 物理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敦欣;
● 中国第一个登上南极的科学家—董兆乾;
● 中国第一个徒步考察南极的科学家—蒋家伦;
● 中国第一个南、北极都登上的科学家—赵进平;
● 我国第一次赴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有52%是我校毕业生;
● 在全国19名海洋领域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海大校友13人,占68.4%;
● 13名水产领域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海大校友6人,占46.2%;
● 在“神舟6号”发射现场,有42位海大学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而日夜忙碌;
神秘的南北极,浩瀚的海洋,国内国外,各行各业,到处都有海大人奋斗的足迹……
目前,学校已与国家海洋局、中石油、中海油、海尔、海信、华为、朗讯等50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密切的毕业生供需合作关系,除部分毕业生考研或出国深造外,大多数毕业生能够到国家重点单位、政府机关、高校及科研机构、大型企业集团、高新技术行业就业。另据调查,80%以上的毕业生在各大主要城市及沿海开放城市就业。学校还建立了支持毕业生自愿服务西部,到农村和基层单位工作的奖励制度。
2003年—2008年毕业生就业整体情况比较表 | ||||||
项目 |
2008年 |
2007年 |
2006年 |
2005年 |
2004年 |
2003年 |
毕业生人数 | 2743 | 2629 | 2027 | 2008 | 2055 | 1713 |
录取研究生人数 | 801 | 694 | 542 | 599 | 614 | 457 |
申请出国人数 | 58 | 48 | 40 | 17 | 19 | 44 |
参加就业人数 | 1707 | 1640 | 1311 | 1310 | 1372 | 1095 |
需求信息 | 23890 | 23112 | 22912 | 22736 | 21356 | 16938 |
中国海洋大学院校简介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学校创建于1924年,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有4个校区,其中,崂山校区、鱼山校区和浮山校区共占地2400余亩;西海岸校区规划占地约2800亩,2022年9月一期建成启用。设有1个学部、20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中心。现有在校生3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6600余人、硕士研究生13900余人、博士研究生3000余人、外国留学生480余人。教职工4025人,其中专任教师2096人,博士生导师635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78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0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特殊使命。学校遵循“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实行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度和学业识别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度,努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中已有1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先后担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参加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学校毕业生。
学校积极支持崂山实验室建设,协同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持建设我国地球科学领域首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主持海洋领域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多场多体多尺度耦合及其对海工装备性能与安全的影响机制)。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基地平台40余个。拥有科学考察实习船舶3艘,包括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3000吨级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2”、300吨级的“天使1”科考交通补给船,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系统,具备了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
学校在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微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12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十三五”以来,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18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2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280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8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000余项,其中授权国际发明专利35项。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海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
以上就是基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基础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基础网:www.bjcybags.com上海海洋大学就业状况上海海洋大学就业状况学校一贯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建立在专门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近三年来,各专业就业率约在95%左右。其中与上海经济发展结合密切的专业就业率较高,如经济类、机械类、外语类等等。另外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并通过搭建专业选择平台,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就业水平。上海海洋大学院校简介上海海洋大学院校简介上海海洋大学是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上海
广东海洋大学就业状况广东海洋大学就业状况2004年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6.3%。2005年本科生就业率达98.85%2006年本专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本科达到96.99%,其中本科97.95%,专科95.52%。2007年本专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本科达到97.93%,其中本科98.43%,专科96.53%。广东海洋大学院校简介广东海洋大学院校简介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
中国海洋大学的日语专业的水平如何?在当地就业前景如何?中国海洋大学的日语专业水平较高,在当地就业前景也相对较好。首先,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综合性重点大学,拥有较为完善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该校的日语专业教学质量较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日语知识和技能。此外,该校还与日本的一些高校建立了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就业状况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就业状况1.按照教育部规定,学生毕业颁发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毕业证书;经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学位委员会审核,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学士学位证书。u3000u30002.毕业生就业,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学院推荐、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统一派遣。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院校简介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院校简介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是中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就业状况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就业状况1.按照教育部规定,学生毕业颁发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毕业证书;经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学位委员会审核,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学士学位证书。u3000u30002.毕业生就业,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学院推荐、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统一派遣。中国矿业大学院校简介中国矿业大学院校简介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就业状况上海外国语大学就业状况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这块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上外学生,受到社会各用人单位的普遍关注和好评。上外所拥有的深厚文化土壤和多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的办学特色为学生的成才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良好的环境。上外的毕业生在工作中所展示出来的扎实理论功底、丰富学识、团结协作、勇于开拓进取和不断自觉“充电”的精神,正是他们获取事业成功的秘诀。一届又一届的上外毕业生,活跃在政府的
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状况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状况知识回报社会青春奉献祖国——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毕业生就业状况是评价一所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不仅在教学、科研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而且在毕业生就业方面也独具优势。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状况为:社会需求充分我校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
中国政法大学就业状况中国政法大学就业状况中国政法大学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简介衡量一所大学整体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多年来,我校毕业生以良好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社会各界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好评。本科毕业生全员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据统计,在近三年的毕业生中,考取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的约占20%;申请出国留学的约占3%;从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工作性质看,到党政机关就业的占总数
2025-01-28 08:34:13
2024-09-15 18:54:32
2024-09-11 13:08:42
2024-09-13 03:51:22
2024-10-27 21:48:07
2025-02-04 10: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