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8 20:10:43 | 基础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就业状况
医学院按本科毕业生的比例(10%~15%),每年批准一批优秀学生免试直升研究生;未能直升研究生者也可通过参加统一组织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取得深造的机会。
医学院毕业生由学院推荐,用人单位按需要录用,近年来就业率均在99%左右。2007年医学院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两个七年制本硕连读专业,毕业生共157人,就业率均达到100%。本科6个专业共有毕业生430人,就业人数427人,总体就业率达到99.3%。
毕业生不仅就业率高,而且就业质量也很高。2007届毕业生在三级医院就业的约48%;二级医院约34%;升学11%;其他(包括出国、民营医院、公司等)约6%。
上海交通大学院校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创新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
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建校伊始,学校即确立“求实学,务实业”的宗旨,以培养“第一等人才”为教育目标,精勤进取,笃行不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麻省理工”。抗战时期,广大师生历尽艰难,移转租界,内迁重庆,坚持办学,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解放前夕,广大师生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配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构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学校调整出相当一部分优势专业、师资设备,支持国内兄弟院校的发展。五十年代中期,学校又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经历西迁与分设,分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3月两部分同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7月经国务院批准分别独立建制,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六七十年代,学校先后归属国防科委和第六机械工业部领导,积极投身国防人才培养和国防科研,为“两弹一星”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胆推进改革:率先组成教授代表团访问美国,率先实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率先接受海外友人巨资捐赠等,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改革。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对学校的各项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国家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上水平、创一流”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先后恢复和兴建了理科、管理学科、生命学科、法学和人文学科等。1999年,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合并。至此,学校完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近年来,通过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和“双一流专项”的建设,学校高层次人才日渐汇聚,科研实力快速提升,实现了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与此同时,学校通过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办学,实施国际化战略取得重要突破。1985年开始闵行校区建设,历经30多年,已基本建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并完成了办学重心向闵行校区的转移;学校现有徐汇、闵行、黄浦、长宁、浦东、崇明等校区,总占地面积300余万平方米。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学校的各项办学指标大幅度上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通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一百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逾40万各类优秀人才,包括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工程技术专家和医学专家,如江泽民、陆定一、丁关根、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徐光宪、黄旭华、顾诵芬、张光斗、黄炎培、邵力子、李叔同、蔡锷、邹韬奋、严隽琪、陈敏章、王振义、陈竺等。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200余位交大校友;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有6位交大校友;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有5位来自交大。交大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第一个大学翻译出版机构、数量第一的地方文献等,都凝聚着交大师生和校友的心血智慧。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年轻的校友已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崭露头角。
学校共有34个学院/直属系,12家附属医院,3个直属研究平台,22个直属单位,5个直属企业。全日制本科生(国内)17606人,全日制研究生26944人,学位留学生2096人;有专任教师3700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8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6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8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5名,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0个,入选首批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75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等9个学科门类;新世纪以来共获61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39项为第一完成单位);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上海市教学名师36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6个,上海市教学团队15个;有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9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7门,上海市精品课程183门;有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7门,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53门。
学校有18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8个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2个,覆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10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8个,覆盖12个学科门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38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际级创新基地,1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集成攻关大平台,3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44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5个上海市前沿科学研协同创新究基地,8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4个国家医学中心,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能源研发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8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上海市功能型平台,26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18个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1个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上海市技术创新中心,3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8个上海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6个国际合作科技基地。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1个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1个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培育),2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备案),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重点智库,3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5个上海市高校智库,3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专家工作室),1个上海市社会调查中心,2个上海市软科学基地等。与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工程院、文旅部、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共建一批高水平智库研究平台。
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20余年来,获得国家科技奖99项,上海市奖593项。2019年,谭家华教授团队牵头、六家单位“二十年磨一剑”共同研制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获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7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总数位居全国第二;19项成果获评教育部“三大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连续13年位列全国第一。2020年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科技奖8项,其中1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奖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二;以第一完成单位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7项,位列全国高校第三;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1项,蝉联上海市首位;2021年度卓越论文数达7104篇,连续六年位列全国第一;2022年Nature、Science、Cell等顶尖杂志的论文发表实现重大跨越,发表NSC论文43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20篇,再创历史新高;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等智库资政启民,影响力日益显现;立足上海,辐射全国,李政道研究所、张江科学园建设稳步推进,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上海交通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办学传统,奋发图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国内外所瞩目。这所英才辈出的百年学府正乘风扬帆,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为使命,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向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
西安交通大学就业状况西安交通大学就业状况扎实的学业功底、严谨的工作态度、创新型的思维方式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使交大的毕业生在国内外建立了良好的口碑。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多年来一直雄踞位居全国高校前茅,研究生毕业一次就业率保持100%。在整体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情况下,我校2004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以上,学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好优待。附:迁校50载培养的著名校友(部分)两
北京交通大学就业状况北京交通大学就业状况北京交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以服务全校学生和用人单位为宗旨,建有信息室、洽谈室、就业研究室、用人单位资料室、宣讲厅、就业网等专门设施,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积极为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营造环境,创造条件。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稳中有升,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就业指导中心对全校学生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在第一学期设置了“专业导论”必修课,为全校各年级开设了“学
重庆交通大学就业状况重庆交通大学就业状况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连续9年超过90%。重庆交通大学院校简介重庆交通大学院校简介重庆交通大学是一所交通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51年,根据毛主席指示,为修建康藏公路、建设大西南,邓小平主持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创办学校,时名西南交通专科学校。1960年,组建重庆交通学院。随后成都工学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等相继并
西南交通大学就业状况西南交通大学就业状况我校是全国最早实行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高校之一,自1989年召开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会以来,每年都要召开数百家单位参与的大型就业“双选会”,同时每年用人单位专场招聘会达上百场次,同全国上千家大中型国营企业及部分有影响的三资、民营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协作关系。近几年,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需求一直保持了旺盛的势头,部分
上海海洋大学就业状况上海海洋大学就业状况学校一贯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建立在专门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近三年来,各专业就业率约在95%左右。其中与上海经济发展结合密切的专业就业率较高,如经济类、机械类、外语类等等。另外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并通过搭建专业选择平台,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就业水平。上海海洋大学院校简介上海海洋大学院校简介上海海洋大学是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上海
贵州交通职业大学就业状况贵州交通职业大学就业状况我院毕业生享受普通高等专科(或中专、技工)毕业生待遇,除获得国家认可学历的相应《毕业证》外,经考核合格还将获得国家颁发的各种《职业技能考核等级证书》。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着力为用人单位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高技能人才,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多年来与全国各大中型用人单位及人才市场建立
山东交通学院就业状况山东交通学院就业状况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以严谨的态度、负责的精神、热情的服务、高效的工作,切实为毕业生和广大用人单位服务,初步形成了立足交通、面向山东、辐射全国的多元化就业格局。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就业安全和就业稳定为基础,以人才培养和市场需
上海财经大学就业状况上海财经大学就业状况上海财经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在90年的办学历程中,逐步形成了鲜明特色,在社会各界,尤其是经济领域内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和知名度。鉴于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及良好的声誉,每年都有国内外的知名大公司慕名于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纷纷来校设摊招聘。同样为财经类院系,我校的优势尤为凸现。为使学生们有更多机
2025-01-28 08:34:13
2024-12-01 14:16:59
2024-11-20 17:40:55
2024-09-15 18:54:32
2024-09-11 13:08:42
2025-02-26 16: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