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强基计划川大报名人数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2024-11-22 21:14:57 | 基础网

办学层次:本科院校类型:综合院校性质:公办
标识代码:4151010610隶属于:教育部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强基计划川大报名人数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相关的问题,今天,基础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强基计划川大报名人数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四川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四川大学是一本。

四川大学(Sichuan University),简称“川大”,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强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2016-2019年中国内地高校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青年项目、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的资助情况,四川大学以总数270项位居全国第三位。

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谢和平、刘进、唐承薇、魏于全、丘小庆、傅强、周总光、张志荣、邓金根、黄卡玛、罗懋康、周桥、李涛、冯小明、彭联刚、许唯临、毕锋、唐红、徐玖平、文富强、林鹏智、王玉忠、张旭、徐寅峰、龚启勇、陈谦明、余孝其、秦勇、张伟年、褚良银、胡静、母得志、刘永胜。

以上内容参考: ——四川大学

强基计划川大报名人数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2021入围分数线

根据川大发布的招生简章,今年可以申请强基计划的考生依然为两类:一是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二是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

对于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川大在高考改革省份提高了入围分数,2021年要求为高考成绩(高考总分须高于生源省份2021年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30分(含),今年则将这一分数提高到40分(含)。

由院士、杰出教授等一流师资组成的导师团队,将从入校起全程助力强基计划学子学习。所有川大强基计划学子将进入荣誉学院“玉章书院”。配备“学业导师+科研导师”,双导师同时助力学业指导和学术引领,让学生优先参与科研项目。同时,同学们可以自由决定修读进度,按照学分自由组合修读内容,享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权。

川大强基计划学生本科阶段在规定专业学习,重在打基础。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不仅可以在本专业多个方向中选择喜欢的继续深造,也可以转入相近专业的交叉学科领域攻读研究生。

电子科技大学是四川另外一所强基计划招生高校,电子科大今年仍然仅在应用物理学专业招收强基计划学生。在招生省份上,今年电子科大新增了贵州省。具体招生简章考生和家长可登录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官网查询。

据了解,强基计划是国家针对基础学科招生的一项改革试点计划,2020年起在国内36所高校试点,今年试点高校增至39所。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是四川仅有的2所试点高校。

强基计划川大报名人数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四川大学排名介绍

基础网(https://www.bjcybags.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四川大学排名介绍的相关内容。

四川大学排名介绍是全国排名第12名。

1.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简称“川大”,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强基计划”。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82.18万平方米,在建眉山校区;有教学科研岗共6794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7万余人,硕博士研究生2.9万余人。

2.办学条件

截至2023年1月,学校设有37个学科型学院(系)及海外教育学院、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等,开设131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教学科研岗共6794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3人(其中双聘院士11人),四川大学杰出教授9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入选者76人。 基础网

国家级教学名师15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22人(2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含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负责人82人(86项)。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及各类专项项目获得者69人(82项);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2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3个。

截至2023年1月,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2个,博士交叉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博士后流动站39个。

以上就是基础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基础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基础网:www.bjcybags.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强基计划川大报名人数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相关推荐
强基计划四川入围分数线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强基计划四川入围分数线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清华强基录取分数线2022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2022年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在山东入围分数线:理科/物理类665分,文科/历史类658分,在北京入围分数线:理科/物理类665分;文科/历史类667分;在广东理科/物理类673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四川大学强基计划2021入围分数线2021年高考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如下:

2024-07-17 03:39:35
川大强基计划分数线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川大强基计划分数线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2023四川大学考研分数线四川大学2023考研成绩公布时间是考研生们最关注的事,具体时间为2月21日起。以2022年为例,四川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分数线如下:1、哲学专业:总分为350分。2、经济学专业:总分为375分。3、法学专业:总分为355分。4、体育学专业:总分为340分。5、文学专业:总分为370分。6、历史学专业:总分为350分。

2024-07-17 00:43:09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2021入围分数线根据川大发布的招生简章,今年可以申请强基计划的考生依然为两类:一是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二是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对于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川大在高考改革省份提高了入围分数,2021年要求为高考成绩(高考总分须高于生源省份2021年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30分(含),今年则将这一分数提高到40分(含)。由院士、杰出教授等一流师资组成的导

2024-07-04 13:16:56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分数线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分数线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2021入围分数线根据川大发布的招生简章,今年可以申请强基计划的考生依然为两类:一是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二是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对于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川大在高考改革省份提高了入围分数,2021年要求为高考成绩(高考总分须高于生源省份2021年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30分(含),今年则将这一分数提高到40分(含)。由院士、杰出教授等一流师资组成的导

2024-07-13 20:48:45
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四川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四川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2022年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分数线2022年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分数线为536分。2022年四川大学强基计划校测入围分数线已经悉数公布,从单纯的分数来看,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类、哲学等三个专业中,最低分出现在西藏的历史学类专业的536分上。最高分出现在贵州的历史学类621分上;其他6个物理类专业中,最低分出现在吉林的工程力学和陕西的物理学专业的548分上,而最高分出现在四川省的数学

2024-07-15 00:48:56
四川文科强基计划分数线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四川文科强基计划分数线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四川物理破格强基清华录取分数强基计划在四川的分数线为:理科类680分、文科类615分。这个分数线你可以参考一下上一年的分数线,因为每年分数线都是会变的,但是大概范围是不会变得,也可以打电话咨询一下高中班主任,因为像班主任会比我们更清楚这个每年的录取分数线什么的。也可以在清华大学官网查询。四川大学强基计划2021入围分数线2021年高考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如下:

2024-07-15 14:26:42
北大强基计划四川省分数线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北大强基计划四川省分数线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2022年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分数线2022年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分数线为536分。2022年四川大学强基计划校测入围分数线已经悉数公布,从单纯的分数来看,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类、哲学等三个专业中,最低分出现在西藏的历史学类专业的536分上。最高分出现在贵州的历史学类621分上;其他6个物理类专业中,最低分出现在吉林的工程力学和陕西的物理学专业的548分上,而最高分出现在四川省的数学

2024-07-16 06:55:09
四川省强基计划报名名单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四川省强基计划报名名单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2022四川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2022: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名单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2024-11-30 1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