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8 12:26:25 | 基础网
法律分析:首先向学校咨询一下当地是否已经实现异地高考,自身条件是否满足其异地生高考的条件,如果当地可以异地高考,而且自身条件也满足,就不用回户籍地高考; 如果当地与户籍所在地都是使用全国卷,即高考试卷是一样的,那么可以实现在当地借考,具体需办理的资料向当地学校咨询;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第十九条 高级中等教育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力的,经考试合格,由实施相应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录取,取得专科生或者本科生入学资格。
本科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力的,经考试合格,由实施相应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或者经批准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录取,取得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
硕士研究生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力的,经考试合格,由实施相应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或者经批准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录取,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
允许特定学科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基础网(https://www.bjcybags.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填报志愿是怎样的一个流程?的相关内容。
我国高考志愿填报的基本方式大致分为三种:高考前的猜分填报志愿,高考后的估分填报志愿和据分填报志愿。分批次填报志愿的,一般是上述某两种的结合使用。
所谓猜分填报志愿,是指填报高考志愿的时间主要在5月中下旬,即高考还未进行之前,考生只能根据自己的平时学习情况和模考成绩猜测高考分数,据此填报高考志愿。至2012年,北京市和上海市采取的是高考前猜分填报志愿。
所谓估分填报志愿,是指填报高考志愿的时间主要在6月中旬,即高考刚刚结束,但考分究竟是多少还不知道,其他重要信息也不知道,考生只能根据对自己高考成绩的估计来填报志愿。至2012年,仅有辽宁省、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3个省市区采取的是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
所谓据分填报志愿(有的地方将其称之为看分填报、出分填报或知分填报),是指填报高考志愿的时间主要在6月下旬及7月上旬,即高考考试分数已经知道,各科类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及考生的排序位置等重要信息也已经知道,考生可以综合考虑上述情况填报高考志愿。至2012年,江苏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海南省、河北省、浙江省、福建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江西省、安徽省、广东省、吉林省、甘肃省、贵州省、河南省、陕西省、天津市、山西省共26个省市区采取的是高考后据分填报志愿。
志愿填报是高考录取之前的一个项目,是考生进入大学的一个必经项目,关系到广大学子的命运。高考志愿表中,在院校、专业的下面设置一个“专业服从调剂与否”栏目,究竟填报“服从”还是“不服从”,要求考生必须在学校与专业之间进行一次博弈。
当然,这里的基本前提一定不能忽略,即平行志愿的A、B、C、D四所院校之间一定要保持足够的、合理的级差,从高到低,依次应该有5至8分的距离。级差的确定则应当以往年(最好是近三年来)各个院校及其内部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为依据,整理、分析出院校及专业的基本走势,这是填报志愿必须要做的基本功。然后,再对照自己的成绩或区域排名位次,做出适当的选择。
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一家人不能搞内战,特别是在子女考试不理想的情况下,更不能互相埋怨。家长最了解子女的兴趣爱好和志向,要克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的倾向,特别要避免把自己年轻时未竟的理想不加分析地强加在下一代身上。家长应当好参谋,注重搜集、整理、分析各种招生录取信息,多与子女沟通。当家长与子女的观点发生冲突时,家长应该用自己丰富的社会经验、人生阅历甚至失败的教训去说服子女,引导子女正确认识自己、正视现实,扬长避短,选择适合子女自身发展的院校和专业。
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之间的关系对于高考成绩较好的考生,选择理想的院校和满意的专业,是无可非议的。由于一般考生高考成绩的竞争力总是有限的,若对院校提出较高的要求,就必须以牺牲专业的层次为代价;若对专业提出较高要求,就必须以牺牲院校的层次为代价。二者究竟以哪个为重,由考生依据实力自己定夺,但必须要在能被录取的大前提下作出上述调整。特别是在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发生冲突并威胁到录取与否时,一定要放弃对专业的要求,此时无论是什么专业,能被录取就是上策。但要注意,对于1A院校志愿,考生在填写专业服从调配时一定要慎重。
省内与省外院校之间的关系由于我省经济文化相对滞后,许多优秀考生都把目标定位于省外发达城市的高校,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考生一定要有清醒认识,在填报志愿前要清楚各批次省内外院校的招生计划和所占比例。
比如,2011年我省文理科招生计划中,第一批本科省内与省外招生计划占第一批总计划的比例分别为27%和73%,第二批本科省内与省外招生计划占第二批总计划的比例分别为66%和34%。可见,对于第一批本科,省外计划比例高于省内计划,选报重点要放在省外院校。但是,第二批情况正好相反,如果仍按一本院校的处理方法对待二本院校,则考生将会面临高落榜率的风险。选报重点应放在省内院校。更何况省内有些高校并不亚于某些省外高校,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综合考虑,建议采取内外兼顾的原则。
二本(2B)类院校与三本(2C类)和专科院校之间的关系 基础网
遇到这类问题的考生,其高考成绩一般都位于二本线的临界区域,又称贴线生,即二本线上和线下各10分的区域。近两年的录取中发现,二本线上有相当一部分二本(2B)院校由于生源不足不得不在二本线下按志愿次序降分录取,这为那些不达二本线而又想上二本、且家庭经济不太富裕的考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高考成绩在二本线临界区域的考生要珍惜这个机会,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位于二本线下临界区域的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不能有太高的要求,并且应该填报专业服从调剂一项。二本、三本、专科院校的交叉录取区域的考生,只要有条件上本科的,应尽量选择本科。
以上就是基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基础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基础网:www.bjcybags.com蛟河户口可以在长春参加高考吗?可以,但需要符合吉林省《异地高考》政策相关规定才能在长春市参加高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我省境内父母经常居住地连续三年接受高中教育具有正式学籍者享有与当地考生相同的招生录取待遇。详情访问中央政府门户网站-04/07/content_2371556.htm根据《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公安厅、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关于进城务工人
外地户口可以在广东参加高考吗外地户口如碧唤满足以下条件是可以在广东参加高考的,1.外省户籍考生监护人在广东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2.外省户籍考生监护人在广东省拥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凭);3.监护人持有广东省居住证,已连续3年以上含3年(行慧衡有效期截止至当年高考报名规定时间);4.监护人是进城务工人员,且在广东省参加社会档做保险累计3年以上(含3年);5.报考考生初中
户口是外省的学生可以在山东参加高考吗可以,山东对外省户口的考生要求如下:从2014年起,山东将逐步统一全省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同时凡在山东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所就学的高中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山东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所以只要在山东有高中阶段完整的学习经历,就可以在山东参加高考。山东高考报名流程山东高考报名流程如下:1、
漯河市户口可以到平顶山参加高考吗漯河市户口可以到平顶山参加高考。1.常住户口不在就读学校所在县(市、区)的应届考生,原则上在常住户口所在县(市、区)教育考试中心申请报名。本人申请在就读学校所在县(市、区)报名的考生,须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常住户口簿和县(市、区)报名资格审查工作小组要求提供的其他证明材料,经就读学校、就读学校所在县(市、区)教育考试中心审核同意后,方可取得就读学校所在县(市
请问一下河南户口可以在重庆参加高考吗户口位于河南省想要在重庆市参加高考,这属于异地高考范畴。异地高考需遵循重庆市的具体政策。依据《重庆市居住证实施办法》(政府令第306号)以及《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重庆市参加普通高考工作的通知》(渝教考发〔2012〕235号),非重庆本地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若要报考普通高考,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考生及其父或母需持有由重庆市公安机
孩子是外地户口可以在山东枣庄参加高考吗外地户口可以再山东参加高考,但是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山东高考考生报名条件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2.身体健康;3.高中段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4.具有山东省户籍或具有山东省高中段学校学籍并有完整学习经历的合格毕业生资格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考以下专业的考生,除具备上述报名条件外,还须具备以下条件:报
南京异地户口可以参加高考吗江苏异地高考政策:自2013年起,江苏对具有当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开放中考与高中、中职学校录取机会,具体办法由各市自行制定。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若在我省获得普通高中学籍,拥有完整的高中学习经历,且其监护人在省有稳定职业和住所(包括租赁),则可在就读地报名参加江苏普通高考及本科、专科层次的录取。随迁子女参加高考需与江苏籍考生一致,须参加全省高中学业
高考要在学籍所在地吗安微户口在河南可以参加高考吗可以,根据安徽省《异地高考方案》,安徽省考生既可以在学籍所在地参加高考,也可以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参考文件三、认真落实随迁子女在皖参加高考的政策。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暂行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12〕6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25-02-11 03:47:25
2024-12-07 22:37:39
2025-01-31 09:39:21
2025-01-27 14:53:48
2024-11-07 23:20:54
2024-12-22 21: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