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2 22:07:33 | 基础网
强基计划是2020年出台的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培养改革,意在招收能满足国家战略需要、有创新潜力的基础学科人才,结合官方政策和实际招生情况,从专业范围、入围门槛、录取规则、招生人数等几个方面,对2021年强基计划进行预测,供参考。
今年的强基计划中,绝大多数高校都只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基础学科专业相对“冷门”,而且本科期间不允许转专业。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地看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就会发现,强基计划包含的专业远不止这些:
在教育部官方文件中,对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即上文标红部分。这两部分的描述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层含义:
一、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要关注、满足国家重大战略的新工科发展等需求;
二、明确发展数、理、化等基础学科专业。
强基计划的政策导向是清晰明确的,所以随着强基计划的进一步推进,高校在招生专业方面,会有更多高校把新工科、智能科技等战略需求导向的专业列入强基计划。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今年强基偏向保守风格
首先,今年招生专业范围仅限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少数基础学科,主要是由于强基计划在今年首次招生,所以高校在制定落地执行方案时,实际上是偏向“保守”风格。但在政策层面来讲,教育部并没有把“强基”和“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画上等号,强基的框架实际上是包含新工科、人工智能科技等国家重点领域涉及专业的。
在这方面,清华大学的方案是个很好的例子:清华大学五大书院专门为强基计划设计建立,采取大类招生,如果我们展开来看,每个书院都包含很多清华大学优势学科。
节选自《清华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
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难以体现所有高校优势
其次,由于各校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少数基础学科专业,并不能很完整的体现高校的优势学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扩大招生专业范围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虽然强基计划明确了选拔培养目标为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今年各校强基招生简章中,大部分院校要求银牌和金牌可获破格入围。不过这种门槛,在之后大概率会进行调整和降低。
银牌以上破格不适用所有高校
首先从今年实际情况来看,除清北复交外,有银牌以上奖项的考生报考其它高校的情况很少。
以2019年为例,五项学科竞赛共产生465块金牌、598块银牌、523块铜牌,金牌和银牌共1063人,除去国集保送的260人后,有803个名额可获强基破格入围资格,而其中约有510人以上被清北强基录取。
其它有破格资格且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绝大部分都选择了C9中其它高校。所以“银牌以上”的破格标准对于其他高校来说,显得过高,并没有实际意义。而且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同样是破格入围强基的资格,谁不想报考层次更高的大学呢?
所以说,所有高校使用统一的破格标准并不合适,而且在学科竞赛获得铜牌甚至省一就不具有价值吗?这些学生就不能算是在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吗?答案显然不是。
另外,就在刚刚结束的第37届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金牌、银牌人数均扩容到120人,这也可以看作是学科竞赛与强基计划联动的设计,只为了让更多真正具有学科潜质的优秀考生,获得更通畅的上升通道。
政策预留放宽标准空间
那么今年所有高校在强基招生简章中,统一将“学科竞赛银牌及以上奖项”作为破格入围门槛的情况,是不是教育主管部门的硬性规定呢?
实际上并非如此。
节选自《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
从教育部官方文件中可以看到,对于破格入围的条件并没有直接给出硬性标准,而只是作出了“针对极少数”“突出才能和表现”“高考成绩不低于一本线”的要求。如果我们再仔细阅读这部分要求就会发现,制定破格入围和破格录取办法、标准的权利,完全在于高校。
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在政策层面,实际上预留了制定“破格标准”的弹性空间,为后续各校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破格入围标准奠定理论基础。
录取规则或将产生区别
和入围门槛分层、分类的逻辑类似,不同的入围规则当然要适配不同的录取规则。 基础网
对于凭高考成绩入围的考生,“85%+15%”的综合成绩在一定时期内是不会有变化的,不过对于有破格资格的考生来说,显然需要有侧重的进行考察。
根据官方文件描述:
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破格录取。破格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也就意味着,理论上高校可以经过严格的考核后,将破格录取者的高考成绩门槛下放至一本线,这对于顶尖竞赛生来说,是非常大的优惠政策。
从今年强基招生情况来看,未来各校强基招生人数将大概率进行动态调整,以清北为首的顶尖高校很可能会大幅度提高招生名额。
根据统计,清北今年本科新生总数分别为3500人和2818人,其中强基计划分别录取939人、842人,占比分别为26.8%和29.9%。
结合今年清华停止通过高考招收新闻学、会计学本科生的消息,我们能发现关于强基计划未来的重要信号:
清华大学今年停止从高考统招中招收新闻、会计专业,人文学院相关专业全部转入强基计划培养。未来,清华所有文科专业或将全部停止直接由高考统招招生,而全部转由强基计划选拔、培养。
同时,为了将三分之一的招生名额供给强基计划,其它专业招生名额将被不同程度压缩。也就是说,未来强基计划或将成为进入顶尖名校的主要方式。
相信未来一段时期内,其它高校也会以清华模式为蓝本,通过资源整合和招生模式的改变,在强基计划中投入更多名额。
除了全新的招生选拔方案外,强基计划也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导师制、小班化、推免、直博等一系列措施都是对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避免了考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同时也能降低报考压力、提升报考意愿。
基础网(https://www.bjcybags.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2021年潜江中学高考成绩的相关内容。
好。我是浙江的户口,在甘肃读书,请问可以参加甘肃高考吗满足条件就是可以参加甘肃高考的。甘肃省异地高考报名从2015年开始取消户籍限制,放开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甘肃省“异地高考”的门槛。即从2015年起,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具有甘肃省连续高中三年完整学籍并实际就读的,可在甘肃省报名参加普通高考。但是,非甘肃省户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除填写《2015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报名登记表》外
湖北省仙桃市荣怀.沔州中学与潜江市德风中学那个更强荣怀沔州中学好些。潜江德风学校师资力量一般,都是本科学历,荣怀沔州中学学校教师队伍由省示范高中和市重点高中优秀教师组成,设施先进的多媒体教室,所以荣怀沔州中学好些。荣怀沔州中学从创办至今,共为全国重点院校培养3100名优秀新生。沔州中学的学校简介学校于2000年7月15日筹备成立,校名为仙桃市高考补习学校,租用仙桃市实验高
潜江二中南校区和二中一样吗一样。潜江二中南校区位于石家庄市栾城区石栾大街与栾武路交口,于2004年开工建设,2005年正式投入使用,校园占地480余亩,在官网显示,二中是潜江二中南校区的分校,是一样的,教学深受人们的喜爱。潜江市红二中米厂怎么样?潜江市红二中米厂是2013-12-26在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潜江市注册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注册地址位于潜江市熊口镇新沟村二组。潜江
湖南户口在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读高中能在德兴高考吗湖南户口在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读高中可以在德兴高考的2014年11月30日,江西异地高考方案出炉。外省籍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江西省高中阶段具有一年以上学习经历并取得学籍的,可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享受与江西省户籍考生相同的招生录取政策,政策自2014年开始实行。高考报名入口:根据往年报名方法,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当地教育考试院或到就读学
请问一下户口在江西可以在福建参加高考吗?1、按照教育部的规定,高考报名录取一般按照户籍为原则进行,所以一般情况下,考生必须在户口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2、但是如果父母工作需要,考生也可以在省内其他地区(学籍所在地)参加高考报名。3、此外,符合条件的考生也可以在学籍所在地的省区参加异地高考。4、如果考生不符和异地高考的条件,那么只能回江西户口所在地的区县参加高考。户口在外省能在本
潜江中考分数线022年潜江普高中考录取分数线:文昌高中普通类568.5分,体育类454.8分,艺术生454.8分。园林高中普通类607.5分,体育类400分。升入高中,必将面临新环境的适应问题,新的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重新建立,只有做好这些,才能使自己用平稳的心态快速融入到高一的学习和生活中。因此,建议新高一同学们可以在正式开课前的阶段,从新生集体军训入手,加强人际交往,培养团队协
我在晋城上学,户口在太原,请问能在晋城参加高考吗?本省考生并不限制高考报名的。也就是说山西省的考生,不管在太原还是在晋城都可以报名参加高考的。至于异地高考,一般指的是跨省的考生而言的。参加:_Ad52iTyu6odIk2qBS5I7Au8vYWcI1UGGH_JrDwi060LV-uTabTlLg66C8o8pU5qb5MXH9Yqa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
2023年湖北开放职业学院成人高考报名时间及报名入口在这个时代,学历越来越重要,成人高考就是一种非常适合上班族提升学历的方式。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湖北开放职业学院成人高考报名时间及报名入口的介绍。2023年湖北开放职业学院成人高考报名入口:湖北省教育考试院,考生也可以通过(
2025-01-27 08:03:04
2024-11-15 09:16:43
2025-01-26 12:40:37
2024-11-16 12:41:14
2025-01-31 09:39:21
2024-11-14 06:22:06